第(3/3)页 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 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 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 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 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 醒时同交.欢,醉后各分散。 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” 李卿月缓缓跟着念宣纸上的诗词,慢慢的,她美眸当中的震撼愈发浓烈起来。 当江明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,宣纸忽然震颤了两下,紧接着在江明有些惘然的注视下,一股紫气开始自宣纸上飘荡出来。 “这是儒道紫气?!” 李卿月惊愕的张大嘴,儒道紫气出现,意味着一首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,哪怕是东轩文坛当中的大儒,能创作出牵动儒道紫气的诗词者也不过一掌之数。 而今天,居然在江明一首诗过后出现了儒道紫气…… 李卿月忽然发现,自己好像还是低估了这个少年在诗词方面的天赋。 写完一首诗,少年望着天上挂的那轮圆月,似乎是想起了什么,他伸手再次抬起笔,站起身便在身前桌案的宣纸上挥毫泼墨起来。 “敢问天上宫阙,今昔是何年?” 一句话落下,在李卿月震撼的注视当中,一抹儒道紫气再度出现。 李卿月从震撼变成了惊骇,一次两首诗,还都牵动了儒道紫气,若非亲眼目睹,她是绝对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的。 但接下来发生的时,一次次的冲击着她的认知。 江明的笔并没有停,他还在继续。 一首,两首,三首。 一首首诗被写了出来,每次落笔,必定会有儒道紫气出现,就好似是家常便饭一般。 少年时而皱眉思索,时而憨笑,偶尔会恍然大悟,那神态在李卿月的眼中像极了位放荡不羁的诗人。 “嗯……还差几句。” “这个怎么写的来着。” 少年自言自语着,在李卿月屏息凝神的注视下,一首又一首让人无比震撼的诗开始出现在宣纸上。 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……” 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 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” 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 凉亭里,浓郁的儒道紫气汇集成了紫云环绕着,这些百年难得一见的儒道紫气,好像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安家了一般久久未曾散去。 少年在紫气缭绕的凉亭中央,青衫鼓荡,好似仙人下凡。 李卿月从起初的震撼,逐渐变成了崇拜,这个在凉亭当中挥毫泼墨放荡不羁的男人,彻底印在了她心里挥之不去。 这一首首诗,随便拿出来一首都足以让东轩文坛震动,更何况是一百首,整整一百首全都是能够召来儒道紫气的存在。 她忽然发现江明好似是一片海,深不见底,你永远都猜不到这个少年隐藏了多少东西,对方总会做出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。 “诗词会么……” 李卿月想着,她忽的笑了两声。 似乎这次的诗词会,要成为一个人的专场了呢。 第(3/3)页